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935|回复: 0

博客养站只是传说 或为权重隐形杀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9-3 16:31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由于权重颇高,而且内容只要不涉及过度敏感话题,无需审核即可发布,各大门户网站的博客一直都是众多站长的首选链接资源。不仅几个博客,更有部分站长注册十几个几十个博客,开始“博客养站”,梦想着博客群权重不断提升,可以提供优质的链接资源。门户网站本身权重较高,其博客继承根域名权重的优势也相当突出。将博客内容、数量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,无疑将可以一定程度上辅助网站权重提升。可惜的是,如同网站交换友情链接一样,博客也是一柄双刃剑,博客养站只是传说,操作不当即是权重隐形杀手。  
一、耗时耗力事倍功半  
如果说博客链接没有什么效果,绝对属于无稽之谈。由于依附于门户网站,博客含着金汤匙权重与生俱来,同等情况下内容收录质量明显大于其他站点。在博文中间适当适当植入关键词锚文本链接,绝对可以有效提升网站权重,属于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。只是所谓博客养站,就意味着要先养博客,后才能养站,而养博客却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漫长过程。首先博客内容需要持续规律更新,与同其他网站一样,再精美的博文,更新没有规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,博客权重也持续不会提升;其次是,尽管具有优先收录的优势,但并非每一篇发布的博文都会预期收录,搜索引擎喜欢的是原创的或者高度伪原创内容的博文。  
之所以说博客养站事倍功半,是因为效果明显的网站提权,绝非一两个博客就可以做到。更新一篇文章一个博客也许耗时不多,但是数百篇文章几十个博客,所花费的精力就难以想象了。更为重要的是,搜索引擎引擎不喜欢重复的内容,想要每篇文章都进行原创或者高度伪原创,难度可想而知。所以说,博客养站需要相当的耐力与坚持,读完下文就会知晓,链接建设应当多路并行,仅仅依靠博客养站是远远不够的。如此耗时耗力的大批量更新内容维护博客,同样的时间精力花费以其他方式或许效果更为理想。  
二、资源单一缺失自然  
广泛多样永远都是链接建设应遵循的原则,因为这样才能趋向自然,只有更真实自然的链接才能效果理想的提升网站权重。可惜的是,依靠群建博客建设而来的链接,只不过是一串华丽的数字而已,因为它缺失链接广泛性。第一是链接资源形式的广泛性,无论新浪博客,还是搜狐博客,抑或凤凰博报,其都无法脱离“博客”二字,大多域名都以“blog”开始,搜索引擎对其代码布局式样更是了如指掌;第二是,域名比较单一,因为能够公开开放申请的博客,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。同一个域名下的博客,比如网易的博客,为了养站,同时申请几个也并非没有可能。  
如果一个网站的链接,80%都是来自博客,60%都是来自相同的几个博客,那么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这也是为什么博客养站,刚开始的时候效果理想,越到后来越没有感觉的原因吧。长时间的大批量的使用博客建设链接,不仅不能有效提升网站权重,反而会让搜索引擎判断为人为的操控链接,带来降权的风险。经常有站长说,自己什么都没有做,只是一如既往的优化网站,为什么突然遭受搜索引擎降权呢?那是因为量的长期积累达到了质的飞跃,随着博客反向链接数量的不断增加,网站被权重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。  
二、清查封禁稳定不足  
除了被用来优化网站外,很多做网赚的,还有很多淘宝客也盯上了博客这块免费资源。门户网站当然不希望自己花费巨资投入的博客资源,被用作优化链接基地和为他人赚钱的工具。定期清理,关停封禁部分违规博客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,而这对博客养站,对于被优化的网站犹如灭顶之灾。笔者就有这样的经历,一个某门户网站的博客,笔者维护了将近两年时间,发布了数百篇博文,而且几乎每篇文章上面都有一个关键词锚文本链接。博客就在那买一刹那被封禁了,这也意味着数百个链接,已经被搜索引擎收录的反向链接瞬间消失,险些造成网站被搜索引擎降权。  
博客养站坚持下来,可以积累数百优质链接是个不争事实,但可惜的是,主动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面。稳定性是链接建设的重中之重,稳步提升链接可以有效提升权重,即使链接被删除,也切忌不可大起大落一反常态。从事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的人,几乎人人知晓博客养站,大多数的站长也正在或者即将开始博客养站,其优劣利弊不得不慎重思量。上海网站建设公司引航科技(http://www.joyweb.net.cn)的观点是,刚开始的时候通过博客建设一些链接,是优化提权的制胜捷径,但是持久的依赖博客养站或许并不可取。  
?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鼠窝站长论坛

GMT+8, 2025-1-9 21:55 , Processed in 0.048374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